林夏指尖触碰到那枚吊坠时,金属特有的凉意瞬间被一种暖流取代。八片花瓣舒展如初绽的金莲,边缘泛着岁月沉淀的温润光泽,背面刻着的篆文虽已模糊,却仍能辨认出“长相思”三字——这是她在古籍里见过的句子,出自明代才女沈清照的《金缕曲》。
这枚吊坠是上周从旧仓库清理出来的,属于明代文物,却被随意堆放在积灰的木箱里。作为博物馆新来的研究员,林夏负责整理明清时期的首饰。当她戴上白手套拿起它时,忽然觉得掌心发烫,仿佛有什么东西透过金属渗了进来。
“这吊坠不对劲。”同事老张凑过来,眯眼打量,“你看这工艺,明明是宫廷造办处的手笔,怎么会混在民间捐赠品里?”林夏摇摇头,目光落在花瓣内侧的暗纹上——那里刻着一朵小小的并蒂莲,线条细得几乎看不见。
当晚,林夏翻遍了馆藏文献。终于在《明史·艺文志》的补遗篇里找到线索:永乐年间,才女沈清照为未婚夫送行,亲手打造了这枚八瓣金莲吊坠,取“莲生并蒂,永结同心”之意。后来未婚夫战死于边关,沈清照终身未嫁,临终前将吊坠交给侍女,嘱其“代我守着这份情”。
“原来如此。”林夏合上书,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桌上的吊坠上,八片花瓣折射出柔和的光晕,像极了沈清照诗中写的“金波潋滟浮银阙”。她忽然想起早上在地铁上看到的情侣,女孩紧紧攥着男孩的手,而自己手中的吊坠,或许也曾见证过同样的深情。
第二天,林夏向馆长提议修复这枚吊坠,并在展览中增设“古代情物”专题。当吊坠重新焕发光彩时,展厅里挤满了年轻人,他们举着手机拍照,有人念叨着“好美”,也有人轻声说“像我妈的首饰”。
展览结束那天,林夏把吊坠放回原位,指尖再次触碰它时,忽然觉得那股暖流更明显了。她抬头望向窗外,夕阳把整座城市染成金色,就像八瓣金莲绽放的模样。或许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“吊坠”,承载着最本真的情感,穿越岁月,从未褪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