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母的旧木箱里塞满了樟脑丸的味道,我蹲在地板上翻找时,指尖突然碰到一块冰凉的金属——那是她常戴的黄金吊坠。吊坠由细链串着七颗圆润的珠子,在午后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,像一串被时间浸软的琥珀。
第一颗:胎发凝成的星
最上面的那颗最小,是婴儿时期的痕迹。母亲说,我满月那天,祖母把我的胎发缠成小球,用金箔包裹后烧制成了这颗珠子。“那时候你眼睛圆溜溜的,总盯着这吊坠看,”母亲笑着补充,“她怕你抓不住,特意在链尾系了根红绳。”
如今我抚摸这颗珠子,仍能想象出婴儿时期的好奇——小小的手指攥着红绳,眼睛里全是晃动的光斑,而祖母坐在藤椅上,笑意爬满脸颊。
第二颗:划痕里的倔强
第二颗珠子稍大些,表面有细微的划痕。那是小学三年级运动会,我摔破了膝盖,哭着跑回家。祖母没有安慰我,反而拿出这颗新珠子:“以后遇到难事,就摸摸它。”后来我才知道,那颗珠子是她当年下乡时,用攒了半年的粮票换来的——为了给我治伤,她甚至卖掉了陪嫁的银镯子。
划痕是岁月的勋章,也是祖母无声的教诲:疼痛会过去,但勇气要留下。
第三颗:褶皱中的温柔
第三颗珠子藏在中间,形状不太规则,像是被人用力捏过又抚平。那是初中毕业那年,我因为成绩下滑躲在房间里哭,祖母端着一碗姜茶进来,把珠子放在我手心:“你看这颗,是我年轻时被你爷爷气哭时捏的。”她的声音很轻,“可再疼,也得往前走啊。”
原来那颗珠子里藏着她年轻时的委屈,却变成了我成长路上的灯。每当我觉得撑不下去时,摸摸这颗珠子,就能想起祖母的话——眼泪可以流,但不能停。
第四颗:刻字的祝福
第四颗珠子最大,边缘刻着模糊的“平安”二字。那是高考前夜,我发烧到39度,祖母整夜守在我床边,用湿毛巾擦我的额头。天亮时,她把珠子套在我脖子上:“这是你太奶奶传下来的,保佑你顺顺利利。”后来我考上大学,她才告诉我,那晚她其实也发烧了,却硬撑着没睡。
“平安”两个字,是祖母用一夜未眠的温度写下的。
如今祖母走了,我把吊坠挂在颈间,指腹摩挲着那些珠子,仿佛能摸到她掌心的温度。第七颗珠子还是空的,那是留给未来的——等我有了孩子,我会加上属于我们的故事;等我老了,也会像她那样,把这些时光串成项链,交给下一代。
风从窗外吹进来,掀起木箱里的旧衣裳,樟脑丸的味道混着阳光的味道,钻进鼻子里。我突然明白,黄金的价值从不在重量,而在每一颗珠子里藏着的,那些没说出口的爱与牵挂。它们像星星一样,照亮了我走过的路,也将继续照亮我未来的每一个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