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明站在古色古香的工作室里,指尖摩挲着怀中那块沉甸甸的金条。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脸上,却驱不散心底的迷茫——这根曾让他骄傲的黄金,如今更像一块烫手的山芋。最近金价下跌,他看着账户里的数字发愁,忽然想起巷口那个挂着“老周木雕”招牌的小店。
推开门时,木屑的香气扑面而来。老周正蹲在地上修补一个断裂的木架,布满老茧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榫卯之间。“小伙子,找我有事?”他抬起头,眼角的皱纹像被岁月刻过的年轮。王明掏出金条,声音有些局促:“我想……用它换个东西。”
老周接过金条,掂量了几下,笑了:“黄金是好东西,可我这里的东西,比黄金更值钱。”他起身走到墙边,取下一个蒙着红布的物件。掀开布的瞬间,一尊木雕佛像映入眼帘——衣褶如流水般自然,面部表情慈悲温和,连指甲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。“这是我从深山里找到的百年樟木做的,”老周轻声说,“花了三个月才雕完,每一刀都带着我对佛的敬畏。”
王明凑近细看,果然能在佛像背后看到一行小字:“壬寅年秋,老周制”。他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奶奶的梳妆台,上面摆着一个类似的木雕,那是爷爷年轻时请人做的。“这……能换吗?”他试探地问。
老周爽朗一笑:“当然。不过你得告诉我,你想要什么。”王明想了想,指着角落里的一只茶壶:“就那只紫砂壶吧,我听说那是宜兴的泥料,手工拉坯的。”
老周点头,转身走进内室。片刻后,他捧出一个青灰色的茶壶,壶身刻着几枝梅花,花瓣上的露珠仿佛随时会滚落。“这是我家祖传的手艺,”他说,“泥料是从太湖底挖来的,拉坯时要控制好力度,烧制时火候不能差一分。你看这壶嘴,出水多均匀。”
王明接过茶壶,触感温润如玉,比起黄金的冷硬,多了几分生命力。他忽然明白,黄金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兑换成任何东西,但工艺品的价值在于它承载的温度——老周的汗水、时间的沉淀、文化的传承。当他把金条递给老周时,心里不再有失落,反而涌起一种奇妙的满足感。
走出工作室,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。他摸着怀里的茶壶,想着今晚要泡一壶茶,慢慢品味这份来自手工的温度。或许,真正的财富从来不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,而是那些能触摸到的、有故事的物件。就像黄金可以融化重铸,但工艺品的灵魂,永远留在那一刀一刻的坚持里。